当片仔癀在二级市场受到追捧时,很少有人看到背后的真相:一部富人“收割”指南。
过去有个“伊拉克蜜枣”的故事,讲的是年的时候,我们的流通货币达到了亿。
而这时,社会上只需要70亿的流通货币,多出来的60亿则成了抬高通货膨胀的推手,如何解决通胀难题成了当务之急。
后来有人提出:搞几种高价商品,将流通的货币收回来。
这批高价商品,就包括一种从伊拉克进口的蜜枣,每斤售价高达5元钱。
请注意,这是上世纪60年代的5元钱。
当时,这个价格注定只有极少数人能买得起,并不会影响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市面上的资金最后也被顺利收了回去。
如今当我们来审视片仔癀时,能发现它与“伊拉克蜜枣”几乎有着同样的属性:定价高、仅少数人能消费得起、不会影响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用一句不太严谨的话概括,片仔癀具备的属性,就是一部“富人收割指南”。
那么,片仔癀是如何做到的?
提及片仔癀,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药品”。
事实上,片仔癀自身的定位却是保健品。
虽说片仔癀的药品说明书上写着,主要针对病*性肝病,但在“疫苗+抗体”已经相当成熟的今天,病*性肝病正在逐年减少,反倒是非病*性肝病因熬夜、酗酒在不断攀升。
而人们之所以买片仔癀,也是出于其护肝、解酒、免疫调节等作用,这就让片仔癀成为了保健品。
第二点,就是片仔癀的独家配方。
目前,全国仅有两个绝密级配方,分别是云南白药和片仔癀,这意味着两家的配方过去不曾被公开过,未来也不可能被公开。
用国家级绝密配方切入保健品市场,片仔癀这波可谓是用核弹虐大刀,将战场拉到了太空。
第三点,是片仔癀的故事、原材料。
关于片仔癀的故事,有中日建交被当国礼赠送,也有上海爆发甲肝,被当成神药。
同时,片仔癀还有两味珍贵的药材:天然麝香、天然牛*。
麝香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珍贵程度自然不必多说,天然牛*虽说不是保护动物,但在年也被炒到了20万一斤,让*金和白银自愧不如。
当片仔癀的“保健+配方+故事+原材料”聚集在一起时,也就成了其可以不断涨价的基础,而且价格越高买的人越多。
当然,那都是左手喝一瓶的茅台,右手吃一粒的片仔癀的高净值群体。
最终,漳州市也通过片仔癀,完成了从富人身上征税建设当地的宏大远景。
在未来,选择一个好的场景,讲一个好的故事,搞两味稀缺材料,未必不会诞生下一个从富人身上掘金的“片仔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