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黄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1岁孩儿突然窒息,竟是家长喂错药凭经验
TUhjnbcbe - 2021/3/18 1:33:00
中医养生医师的评比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jiankangzixun/zhongyizixun/14827.html

文/河南商报记者王苗苗吴涛首席记者宗雷

宝宝生病了,不少父母或者家长,会凭借自己的经验给宝宝服药。

当然,不置可否,一些宝宝确实服用后,病逐渐好了起来,可不得不说,还有很大一部分宝宝出现了药物不良反应。

据《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显示,中国14岁以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率是成人的2倍,新生儿更是达到4倍,超八成家长给孩子用药存在安全隐患。

对此,医院(省妇幼保健院)药学部药师杨文辉说,父母凭经验给宝宝喂药、买药的做法非常不可取,“许多孩子滥用药物就是父母凭经验造成的,有些药物使用不当堪比*药。”

1岁多孩儿突然窒息竟是家长喂错药

早前,1岁多的小宝(化名)感冒发烧后,开始有些咳嗽,一看孩子咳嗽的厉害,家人就做起了“医生”,给小宝吃了镇咳药,想让孩子舒服点。可没想打,几天后,小宝因呼吸困难被送到了郑大三附院急诊科。

“我们急诊科遇到不少由于家长擅自使用中枢镇咳药,导致小儿窒息的情况。”杨文辉说,同样是镇咳药,若咳嗽伴有咳痰,则应先使用祛痰药,慎用镇咳药,否则积痰排不出,就容易继发感染,并且阻塞呼吸道,甚至引起窒息。“特别是2岁以下儿童,家长切勿擅自使用中枢镇咳药。”

此外,2岁的轩轩(化名)因为感冒发烧,家人先后在2天内,给轩轩喂服了4包解热镇痛药。结果服过药后,轩轩脸就肿了,将近一天没有尿尿。到医院检查后,发现轩轩出现了肾衰和肝衰,生命危在旦夕。

医院(医院)曾接诊的一名5岁男孩因本身具有基础疾病,做了手术后,经常发烧,在医院住院期间,有一天体温突然降35℃。一问,孩子妈妈给孩儿服用了一款从德国海淘来的退烧药。

虽然上述宝宝都经过抢救,脱离了危险,但这样的事情必须引起家长的注意。

杨文辉认为,儿童用药时,家长一定要遵医嘱,看清说明书,慎重使用,避免误区,尤其要注意儿童用药慎用或禁用的药物。

如果遇到紧急情况,深更半夜无法求医,需要自行购药的话,杨文辉有几点建议:

1

抗菌药

如果宝宝出现感冒、发烧、腹泻等症状,家长不要盲目使用“消炎药”,此类药物应当由儿科医师诊断后,决定是否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要知道,急性上呼吸道疾病中,病*感染占90%以上,而小儿感染性腹泻,特别是春秋两季则多为轮状病*感染,使用抗菌药物既不能缩短疗程也不能减轻症状,还可能带来额外的不良反应。

此外,有些家长看着宝宝一两天未见好转,就频频换药,殊不知,随意使用抗菌药物可能会导致产生耐药菌株。

2

退烧药

小儿发热的原因有很多,咱们平时常见的有感冒、扁桃体炎、肺炎等。

为了让宝宝尽快退烧,有些家长能让几种退烧药一起用,却恰恰忘了,误使剂量加倍进而导致宝宝肝肾压力增大,甚是是引发中*,特别是乙酰氨基酚,需要严格控制用量。

一般来说,3个月龄以下的宝宝发热,应该慎用退烧药,根据情况可适度采用物理降温,提高患儿舒适度。外用栓剂可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而当宝宝发热未查明原因前就服用退烧药,可能会掩盖病因,不利于后期诊断治疗。

3

中成药

咱们不少家长心里都有这个意识,认为中成药比西药副作用小,但是,别忘了“是药三分*”,滥用中草药同样会影响宝宝的健康。

儿童常用的中成药多为清热解*类,这类药物中含有鞣质、生物碱、挥发油及苷类等成份,不利于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的儿童,而且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注意到中药的不良反应,需引起家长的重视。

比如,牛*解*片长期服用,可导致白细胞减少;六神丸中含蟾酥,可引起恶心、呕吐等。

中药成分复杂,高敏体质儿童谨慎选择中药制剂。

4

维生素

维生素是维持儿童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的要素之一,维生素类药物虽*性很小,但长期盲目滥用,就会导致的体内蓄积,也就会对儿童健康造成损害。

比如说,维生素A过量服用,就会出现胃肠道反应、头痛等中*症状;锌在血液中浓度超过15mg/L时,会损害巨噬细胞;而大剂量钙剂会造成骨骼过早钙化,影响身高正常生长等。

总之,用药还是应该听从医生或药师的建议。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未经授权谢绝媒体和公号转载

统筹/宗雷编辑/王国哲

视觉/河南商报视觉产品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1岁孩儿突然窒息,竟是家长喂错药凭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