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中药的人,对于“药引”应该不会太陌生,平时有看古装戏的朋友们,也可从中了解一二。中药药引是中医中药方剂的一大特色,尽管其在方剂中担任辅助角色,但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张介石在《资蒙医经》中总结说:“酒为引者,取其活血引经;姜为引者,取其发表注凝;大枣为引者,取其补血健脾;葱白为引者,取其发散祛邪。”
?
药引的定义及作用
药引,又称“引药”,是中医特有的用药形式。中医处方是按照“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进行组方遣药,而药引多为使药。其能够起到引药归经、提高药效、保护脾胃、调和药性、降低毒性、矫味等作用。
药引的种类
药引的种类较多,主要为食物和药物,如淡盐水、黄酒、小米汤、生姜、葱白、大枣、鲜荷叶、鲜芦根、童子尿、食醋、红糖、蜂蜜、灯心草、粳米、藕汁、薄荷、菊花等等。
各类药引的作用
淡盐水:因咸走肾,可引药入肾经,故宜用淡盐水送服补肾类中成药。如治疗肾阴虚的六味地黄丸,常用淡盐水送服。
小米汤:因其有顾护胃气的功效,减少某些药物对胃肠的刺激。如当归龙荟丸用小米汤送服。
姜汤:生姜有发散风寒、和胃止呕等功效,还可以降低生南星、生半夏的毒性。如人参败毒散用姜汤送服。
?
蜂蜜:蜂蜜其性味甘平,具有补益和中、润肺止咳、润肠通便、解毒等功效。如百合固金丸、麻仁丸常用蜂蜜水送服。
枣汤:大枣有补中益气,养血的功效。凡是治疗脾胃虚软、中气不足的中成药,如归脾丸,宜用大枣汤送服。
食醋:食醋有散瘀止痛、收敛固涩的功效。如失笑散常用食醋为引。
红糖:红糖有补中、祛瘀的功效。在治疗产妇恶露不畅、小腹冷痛病症。如乳涌泉散用红糖水送服。
黄酒:黄酒具有通血脉、散风寒、行药势的功效。可以作为跌打损伤、风寒湿痹等血寒诸症的中成药,可以助其药力,提高疗效。例如二妙丸、二至丸等宜用黄酒送服。但对于不宜饮酒或同时服用会引起双硫仑反应药物(头孢类等)的患者忌用黄酒。
芦根:芦根具有清热生津、止呕除烦的功效。例如《温病条辨》中使用鲜芦根汤送服银翘散,用来增益生津止渴之效。
藕汁:藕汁具有清热凉血、止血的作用。例如用藕汁送服十灰散等中成药以增强疗效。
薄荷:薄荷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的功效。中成药琥珀抱龙丸以薄荷汤为引。
?
菊花:菊花具有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主要用于送服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肝火上攻、目赤翳障等中成药,例如牛黄解毒片等。
灯心草:灯心草具有利小便、清心火的功效。可引心经之热从小便排出,中满分消丸早晚用灯心汤送服。
结语
????药引的使用应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选用,切不可自行应用。因为在选用药引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临床辩证合理使用。正如明代陈实功编著的《外科正宗》曰:“具此诸阴,理取寒热温凉制之。又在临用之际,顺合天时。洞窥病势,使引为当也。”
?
参考文献:
1.周军.9种最常见的“药引”[J].自我药疗,(5):43-43.
2.焦中军,孙冰.浅谈服用中成药时药引的临床应用[J].陕西中医,,22(7):-.
3.戴琳,余兴华.中成药的合理服用[J].海峡药学,,14(4):86-87.
4.刘士敬.中药药引不可缺[J].中国保健营养,(11):75-75.
5.张丰聪,郭瑞华,王振国.《圣济总录》药引使用规律探析[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6(12):-+.
6.闫石,刘桂荣.《外科正宗》使用药引治疗痈疽疾病经验[J].四川中医,,29(05):40-41.
7.何鸿钦.中成药“药引”的制备与应用[J].中国药业,(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