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5月30日讯20余年前,国家重大科技成果——体外培育牛黄专利技术,以上亿元高价实现成果转化。如今这项成果产业规模逾百亿元。5月30日,该成果的海外专利申请通过国际专利合作协定(PCT)审查,开启国产创新中药参与国际竞争之路。
牛黄是一味名贵中药,来自牛的胆结石,天然牛黄产量低,一度依赖进口。中药界有“黄金易得,牛黄难求”之说,天然牛黄每公斤售价高达70万—80万元。
在已故中科院院士裘法祖教授指导下,医院蔡红娇教授等,在体外牛胆汁内培育牛黄成功,年取得中国发明专利。该技术获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年,这项专利以约万元转让给武汉大鹏药业有限公司,相关知识产权受让及转化投入达到上亿元,开始产业化。年,武汉大鹏药业、健民集团完成重组。
近日,在东西湖区的武汉健民大鹏药业有限公司,记者看到,这里建立了符合国际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生产车间,发酵间内有7个银色锃亮的罐体。企业技术总监罗张龙介绍,这些罐体模拟牛胆内产生结石的生理环境,通过发酵过程,生长出结石。
体外培育牛黄受到认可,年,当时国家食药监局明确,体外培育牛黄等同于天然牛黄使用。
企业负责人石聿新介绍,目前体外培育牛黄年产量达到5吨,年销售收入超5亿元,企业纳税突破1个亿。
据悉,体外培育牛黄原料药供应全国余家制药厂,带活了一批药厂,形成逾百亿规模以体外培育牛黄为原料的产业。仅《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推荐中药安宫牛黄丸,一个品种的市场规模就近50亿元。
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所长张火春介绍,体外培育牛黄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天然名贵药材替代品,其产业化历程突破了传统中药只能天然生长,不能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限制;突破了中药成分,特别是有害成分难以控制的缺陷,解决了我国牛黄难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问题。
石聿新说,中医药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企业将加快上下游产业链布局,满足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向海外市场拓展。
链接:
一项中医药创新专利发展到48项专利
专利到期不影响企业发展
从年高价受让中药创新专利,武汉健民大鹏药业有限公司产业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企业一度是亏损状态,坚持了11年,直到年后才开始逐渐盈利。
“创新和知识产权战略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障”,企业负责人石聿新表示。早在年10月,企业在原“体外培育牛黄”专利基础上通过研发创新申请了新的专利。
据悉,企业通过专利分析、导航和布局,有效排除了权益纠纷,并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密切合作,争取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完成了体外培育牛黄替代天然牛黄的研究,陆续解决了体外培育牛黄使用范围、质量标准等一系列技术及政策难题,完成工业化规模生产的跨越。
今年,年申请的专利将结束20年保护期。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张火春介绍,多年来企业持续创新,创新成果在原有专利基础上申请了48个专利,覆盖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外观等各领域,同时加强品牌保护,注册了80多个商标。企业通过专利、商业秘密、行政保护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防火墙。即使原有专利到期,也不会影响企业发展。
(长江日报记者刘睿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