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行者老张的旅行和历史研究所。
函谷关老子金像在我国古代浩如烟海的文化名著中,老子所著的五千言《道德经》是最著名、最伟大的一部,影响深远。《道德经》不仅在国内无人不知,而且在全世界都具有极高的知名度,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圣经》以外被翻译成外文发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翻译版本超过六百种,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道德经》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主要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多以政治为旨归,是“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适用范围广泛,在哲学、社会、科学、政治、宗教等领域均有深刻影响。
老子是春秋末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和政治家,道家学派的奠基人,被道教奉为教祖。而老子正是在函谷关完成这部文化巨著的,著述《道德经》是源于春秋时期函谷关关令尹喜。春秋末期周朝开始衰败,各大诸侯国之间互相争斗,老子当时任周室的柱下史,他提出的政治主张不被采纳,百姓疾苦让老子萌生隐居的想法。
老子西行来到函谷关,受到当时的关令尹喜的热情接待,邀请老子在这里小住,尹喜少年时期喜欢读古籍,观天文,向老子行拜师礼,恳求其著书。老子被尹喜的真诚打动,便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著成《道德经》。因为老子在函谷关写下道家学派的开山巨著,函谷关也就成为了灵谷圣地,道家文化的发祥地。
为了纪念老子在函谷关著书这一盛事,后人就在老子写《道德经》的地方修建了一座道观——太初宫。太初宫建在函谷关东城门右侧,史料记载太初宫始建于西周,现存太初宫主殿建于唐以前,元、明、清各代都进行了修葺。
太初宫为殿宇式古典建筑,殿脊和山墙檐边塑有麒麟、狮、虎、鸡、狗等珍禽异兽,神行兼备。大殿顶部飞梁纵横,椽檩参差,屋架结构复杂,大殿宽阔,中间却没有柱子支撑。院内遍植苍松翠柏,均有数百年历史。最珍贵的是现存的两通石碑,一通立于元大德四年,一通立于清顺治年间,非常珍贵,上面都记载着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的故事。
老子在函谷关也留下了很多传奇故事,在写《道德经》时,他骑的青牛被当地一位老农代为饲养。当时函谷关一带流行一种瘟疫,而本地郎中束手无策老子的青牛不吃不喝,急坏了饲养人,找来郎中,最后青牛吐出一个肉团,青牛如释重负,开始吃草,那个肉团就是牛黄。
郎中将肉团拿回家中,泡制成小药粒,发给有病的关民,吃后马上见效。人们为了感激老子的青牛救命之恩,说这是仙丹。一直到现在,函谷关周围还流传有正月二十三为牛节的习俗,这天,家家门上贴着用黄纸剪成的青牛图案,并写上“新春正月二十三,天上老君炼仙丹,家家门上贴金牛,一年四季保平安”,这就是仙丹救民的故事。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