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黄,一味神奇的中药。因其神奇的功效,而且产量稀缺,自古被奉为圣药,价值颇高,历来有“世之神物,诸药莫及”“千金易得,牛黄难求”的说法。
现代牛黄按质量优劣由低到高有:人工牛黄、体外培育牛黄、天然牛黄、培植牛黄四种,天然牛黄的价格已经突破百万元。
本系列文章从历代本草对及各种传说故事、经典名著、历史资料等搜罗牛黄的相关内容,力求生动全面展现牛黄的前世今生,让您对牛黄有更深的了解。
前两节说了四大名著《红楼梦》和《西游记》里提到牛黄的内容,其中因《西游记》里的内容太少,拉扯进了《封神演义》天瘟星牛精金大升。
这一节计划是写《三国演义》里提到牛黄的内容。
同样对《三国演义》全文进行检索,最终遗憾的发现一个问题,全书没有“牛黄”二字,包括牛黄的别名之类也没查到。
难道是《三国演义》里没有关于牛黄的内容?不对,三国诸葛亮有个方子,名为“诸葛行军散”,这个方子的主药就是牛黄。
同样遗憾的事出现了,搜遍全书,没有“诸葛行军散”的字样,难道诸葛亮发明了这么个药物没用过?
《三国演义》中讲述了几百次大大小小的战争,其中有不少战役发生在盛暑季节。不过多数将领由于缺乏消暑去瘟的医学知识,致使人马多病,最终不是败在武力上,而是败在了疫情之上。
比如第八十五回魏吴交战时,曹丕因"时值夏天,大疫流行,马步军十死六七,遂引军回洛阳。"同样第一百零三回中吴将诸葛瑾对与曹魏争战战,由于"正值暑天,人马多生疾病",而大败撤兵。更有第一百八回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与曹魏交战时,"因天气亢热,军士多病","军士面目黄肿、各带病容;逐勒兵还吴"。
但诸葛亮不一样,诸葛孔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于用兵之道,而且重要的是诸葛亮还通晓医术,创造出了“诸葛行军散”这个避暑治瘟的药品,一直流传至今。
有此神药,诸葛亮不可能不用,细查全书,终于在第八十八回《渡泸水再缚番王识诈降三擒孟获》中找到了些蛛丝马迹。
这一回中,正是诸葛亮《出师表》中提到的“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农历五月,正是酷热之时,蜀军进入云南不毛之地,书中说道:时值五月,天气炎热,南方之地,分外炎酷,军马衣甲,皆穿不得。更借土人之口说道:“目今炎天,毒聚泸水,日间甚热,毒气正发,有人渡水,必中其毒;或饮此水,其人必死。若要渡时。须待夜静水冷,毒气不起,饱食渡之,方可无事。”
想想当时的情形,有多危难,不过好在忽报蜀中差马岱解暑药并粮米到。孔明令入。岱参拜毕,一面将米药分派四寨。
这里的所说的“暑药”正是“诸葛行军散”,你要是不信,我也没办法,流传至今的诸葛行军散没道理当年诸葛亮不用,蜀国不用啊。
这里虽说有点牵强,但“诸葛行军散”确实是以牛黄、麝香、珍珠等药制成,且牛黄为君药,此药对瘴气疫疠,中暑秽恶等症有奇效。
孟获被擒,也是理所应当,你居于云南之地,当地瘴气疫疠多见,你平日里肯定是药品的,既然你能配制,那诸葛亮就配不出来吗?再说了,孟获让弟弟孟优诈降之时:孟优领了兄计,引百余蛮兵,搬载金珠、宝贝、象牙、犀角之类,渡了泸水,径投孔明大寨而来;马谡都一眼看出了不对,你道是为什么呢?
你想想,你去投降,肯定得送些人家急需之物,什么急需呢?牛黄啊,这东西贵重,而且是配制诸葛行军散的重药,你象牙、犀角都拿了,为什么没有牛黄呢,肯定是诈降无疑。再说了,你要是送的礼中有牛黄,那说不定还会成功,最重要的是你送了牛黄,我这写的时候就不用这么牵强了。
关于牛黄,写了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三个了,下一节就写写《水浒传》与牛黄吧。
#三国演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