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黄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便宜药都去哪儿了
TUhjnbcbe - 2024/3/14 8:49:00

3元一盒的牛*解*丸、1元一盒的红霉素软膏、1.5元片的维生素C片……日前,有市民感慨,曾一度被老百姓熟知的很多低价药,如今不那么容易买到了。

近日,记者在市区走访调查后得知,这些便宜药品难觅踪影,或是因为停产,或是因为涨价,或是因为升级。

几毛钱一盒的

感冒胶囊买不到了

今年60岁的王荣是盐山人。前段时间,她到沧州市区帮忙照看孙子时得了感冒。担心传染给孙子,她就近到一家药店买药。

王荣之前感冒时,曾服用过几毛钱一盒的速效感冒胶囊。她觉得这种药效果挺好,就问药店的导购员有没有这种药,但得到的答复是“没有”。

随后,导购员向她推荐了一种21元一盒的感冒药。王荣感觉价格太高,便转身离开了。

又转了几家药店,都没找到便宜感冒药,她只得买了一种“高价”药。“感冒胶囊不光效果好,价格还便宜,怎么就买不到呢?”王荣既疑惑又无奈。

几元钱一瓶的

维生素C片放在角落

前段时间,市民李婷患上了口腔溃疡,一位医生朋友建议她吃点儿维生素C。

李婷转了几家药店,发现维生素C的价格都不便宜。“几年前我买过维生素C片,当时也就几元钱一瓶。可是,现在药店里卖的维生素C,一盒里面有片,价格在几十元至一两百元。和以前的相比,价格相差太大了!”李婷对此很是疑惑。最终,她在一家药店的角落里找到了1.5元一瓶的维生素C片。

对于如此悬殊的差价,药店的销售人员向她解释,几元钱的维生素片是采用化学工序合成的;上百元的复合维生素则是从天然物质中提炼出来的,添加成分比较多,有缓解疲劳、美容养颜等功效。因此,价格也高了不少。而且,前者属于药品,后者属于保健品。

医院

开处方购买

吴桥的乔荣华今年85岁,她失眠焦虑多年,长期依靠药物。最近几年,她的家人发现,常用的舒乐安定、氯硝西泮越来越难买到了。

“我妈妈失眠、焦虑,多年来家里一直备着这类药物。我记得,最初时,舒乐安定每瓶才1块钱,氯硝西泮每瓶9块多钱。现在不仅涨价了,而且还很难买到。每隔一段时间,她都要找医生开一次处方,医院里买一些。”乔荣华的女儿说。

记者了解到,安眠药是需要特殊管制、特殊管理的二类精神类药物,属于处方药。医院,由专科医生开具处方,才能买到这种药。

不仅是安眠药,常见的镇咳祛痰药品甘草片也买不到了。以前,甘草片是不少人咳嗽时的“首选药物”,不仅便宜还可以迅速止咳。如今,甘草片同样被列入处方药,并且限量购买。

“我去了很多药房,都没有甘草片。导购员说甘草片有不良反应,不能常吃,但他们推荐的药比甘草片贵了好几倍。”赵先生说,他以前经常服用的甘草片,现在市面上已经买不到了。

药店显眼位置

摆满高价药

记者以顾客的身份,到市区多家药店进行了调查。

当记者提出想要购买治疗嗓子疼的药物时,这些药店的导购员普遍推荐一盒二三十元的穿心莲内酯滴丸、双羊喉痹通颗粒,甚至价格更高的泡腾片、口服液等。

当记者询问有没有几元钱的金嗓子喉片、西瓜霜含片时,有的药店称没有,有的药店则将这类药品放在了柜台的边角位置或者最下层。

一位导购员告诉记者:“金嗓子喉片、西瓜霜含片,这样的药品治标不治本,效果不好,不如穿心莲内酯滴丸。”

记者走访调查时,不少市民表示,去药店里购买药物,导购员往往会推荐一些高价药,还宣称高价药疗效比低价药好很多。

对此,记者在市区狮城百姓大药房、新兴药房、灵芝堂大药房等进行了走访。对这些药房柜台里的药品进行对比后,记者发现,价格相对高一些的药,基本上都被摆放在显眼位置,而且是导购员重点推销的产品。

有些药店也出售低价药,但售价10元以下的药品基本上被摆放在柜台里的不显眼位置,而且导购员也不会主动推荐。

从事药品销售已经10多年的市民孙女士告诉记者,大多数药房对导购员有业绩考核,他们只有把药品推销出去才能拿到提成。“卖的越多,提成越高,大家肯定想让顾客买贵一些的药物。因此,我们推销的基本上都是高价药。哪家药品厂家给的提成高,我们就着重推销哪家的药品。”孙女士说。

便宜药

到底去哪儿了

近日,医院的主管药师、国家执业药师、国家执业中药师梁盛。他向记者解释了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

第一,和经济成本直接相关。

现在,原料价格、人工费用、运费等飞涨,药品生产企业的成本大大增加。再加上现代化的药品生产线产能提高,产量也大大提高,市场却没有足够的消耗能力,这就导致生产线不能持续运转,企业难以为继。药企有时面临生产即亏损的困境,便选择关闭生产线,转而生产其他利润更高的药品。

第二,市场逐利性导致。

药品属于特殊的商品。虽然有的药品物美价廉,但不能带来利润。出于运营压力,有的药店即便有廉价药,也放到不起眼的地方,更不会主动推荐给患者。时间一长,很多低价药品被淘汰,或者换上“高档”包装后,以相对较高的价格继续销售。有的穿上“新装”的老药,价格甚至翻了十几倍。

第三,药品更新迭代。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药品也不断更新迭代,有些‘便宜药’消失就是自然淘汰的结果。”梁盛表示,有些老药效果很好,但是副作用也很多。例如:第一代抗组胺药物马来酸氯苯那敏(俗称扑尔敏),抗过敏效果非常显著,但人吃了之后往往出现明显的嗜睡、头晕等症状。除此之外,它还会导致患者出现口渴、乏力、多尿等其他不良反应。经过科研人员的努力,药效更加稳定、副作用更小的第二代、第三代抗阻胺药品后来面世了。与此类似,随着社会发展,有些*副作用大的药物直接被淘汰出市场,像以前市民熟知的安乃近、脑宁等就已经被淘汰。

第四,药物剂型多样化导致成本提高。

梁盛举例说:“对于有吞咽障碍的患者或儿童来讲,吃药是一件难事。因此,科研人员研究出了舌下片、咀嚼片、泡腾片等特殊剂型药物。这些药物满足了不同人群的用药需求。”与此同时,这些药品相对于普通制剂来讲,制作成本有所增加,售价自然也就提高了。

此外,还有一些情况是特殊原因导致的。比如说,经典的止咳药复方甘草片,其配方中含有阿片粉,所以镇咳效果显著。而阿片粉是可以提炼*品的,因此国家对其流通进行了管控,将其纳入处方药管理。医院开具处方,才能买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1
查看完整版本: 便宜药都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