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国工匠同仁堂安宫牛黄丸技师张冬梅 [复制链接]

1#

张冬梅,17岁就进入同仁堂,手工搓丸一次成型率可以达到百分之百。然而,刚进厂当学徒的时候,她可没有这么牛。

张冬梅说:“刚开始她只能‘打条’,根本搓不出丸,怎么试也不行。”

除了搓丸之外,在裹金、蘸蜡、打戳等环节也全都是手工,厂子里几年前买了台机器来搓丸,但即便这样,还是脱离不了手工。张冬梅说,手工打造的就是高品质的丸药。机器搓不出来的部分,就要用手工搓板来搓,必须学会。

安宫牛*丸是清代温病大家吴瑭创制的,主治高热昏迷、中风、脑出血等急重症,在同仁堂十大名药中,安宫牛*丸位列首位。它内含牛*、牛角粉、麝香、珍珠、*连等十一味中药,将碾好的药粉按照一定的比例研配,就可以制丸了,这个过程是同仁堂秘不示人的高度机密,由于要用麝香开窍,所以安宫牛*丸必须使用天然麝香,而这味中药是张冬梅最头疼的。

张冬梅介绍,麝香里面一些细微的绒毛要用手拿出来,不可能机器替代,既繁琐,又特别没意思。“拿毛”这道工序,本身没有质量标准要求,但拿多少,拿到什么程度,凭的都是药师心里的那杆秤。

张冬梅说的“心里那杆秤”也是她对徒弟的要求。张冬梅的徒弟张娜对此颇有感受:“我记得我第一次拿毛的时候,我拿了7遍,但到师傅那边验的时候,还是不行,给我打回来了,我当时的心里特别沉重。后来师傅说,这毛你拿不干净,没人知道,但是凭着良心去做救命药,这是咱药师一代代言传身教的规矩。”

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张冬梅对徒弟的良苦用心也是来自她师傅的口传心授。

张冬梅回忆起以前日子,仍对师傅的教诲念念不忘:“我和师傅一块,我俩一人一个大瓷盆,坐马扎上,过了得有六七遍,我说师傅,行了吧,师傅说,不行,早着呢,你这且得拿呢。哎呦,我说这还不行啊,太烦了,我就扔一边了,我走了,我不干了,您自己拿吧。人家也不说话,我师傅拿完自己那部分,又开始弄我这个,我看师傅岁数也挺大了,坐一小马扎上,吭哧吭哧一点一点一点过,看着我又怪心疼师傅,我说得了,师傅,我接着来吧,后来我师傅说,你行么?你还能干的下去么?”

“这辈子就干一蜜丸,一直三十多年干的就是蜜大丸的生产,就干一件事,干好了就行。我母亲也是在同仁堂工作,从小我就跟着我母亲一块上班了,我还跟我母亲说,您看您让我接这班,我接了您的班多好,也没给您丢脸。”

北京顾客:辛苦您了,救命的,这是我朋友在南京,专门让我过来买的。

台湾顾客:佩服佩服,传统的中药老方子就得你们传承下去啊。

在张冬梅看来,这都是她“该做的”份内之事:“有时候半夜突然就醒了,就想,这个药加没加,那个药加没加,这一宿就别睡了。干好我手上的活,我保质保量完成,我不出任何错误,我就很知足了,说句大白话,就是为了睡个安稳觉。”

34年,张冬梅只做了制药丸一件事,但是凭着34年的坚守延续着中华药师传承千年的匠心。

(央视新闻记者李宁董羽编辑张琳琳)

相关阅读:

《大国工匠》-铸造大师毛正石

《大国工匠》-任鹤林父子的“门上春秋”

《大国工匠》:寻找缺失的工匠精神

《大国工匠》-高级技师胡双钱

我们陆续推送《大国工匠》系列视频,希望我们蛋鸡行业能够受到鼓舞,把匠心用到蛋鸡产业上,让设备少故障、让鸡体少得病、让蛋品更健康!

吉蛋堂ID:chinajidantang

吉蛋圆满人生,

感谢您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