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抗疫战场有作为中医药慢的标签正被撕 [复制链接]

1#

急症看西医,慢病看中医。中医药曾被贴上“慢”的标签。但在汹汹疫情面前,它正从幕后走向前台,从预备队员到临危受命,从“慢郎中”到担当急先锋。连日来,记者奔走于一个个生死战场,目睹了一幕幕中医药大胆尝试、深度参与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的场景。

举偏补弊:让细节变得完整

如果说西医直奔病症,中医则更加精雕细琢,让细节变得完整。对此,一直秉持着中西医结医院肺病三科副主任医师*大伟有着深切的体会。

1月28日,医院住院的68岁霍先生情况并不乐观,双肺叶严重感染、高烧39摄氏度不退,被列入重症患者。接诊的*大伟决定先采用抗感染的西药,控制炎症反应,再用中药进行对症调理。

这是一个步步惊心的过程,每一个症状和表象都要仔细捕捉,每一味中药的剂量也需精准拿捏。针对霍先生高热、咳嗽等症状和病位,医生给予银翘散,疏风解表,利咽止咳。病程中,霍先生出现腹泻、胸闷的症状,医生又给予藿朴夏苓汤,芳香化湿,情况迅速好转。到了治疗后期,霍先生出现乏力、多汗等症状,医生则给予参麦饮,益气生津,症状逐步消失。

中医的补位让细节变得完美。

虽经历着基础疾病多、两次被宣告病危的生死考验,61岁的新冠肺炎患者钱先生最终挺过来了。“中医药治疗贯穿了钱先生的整个病程。”医院急诊科主任李刚副教授感慨:“根据不同病程的不同病症,医院的肺炎2号、3号、4号方,合力将患者拉回生死线。”2月17日出院后,钱先生还继续服用“肺炎5号”方汤剂进行巩固。

医院新冠肺炎防治专家杨毅介绍,新冠肺炎一系列表现,是正邪相争产生的症状。中医经验方在减轻发热咳嗽症状、控制病情进展及提升人体免疫力方面有优势。此外,能促进肺部病灶吸收,减少甚至解决肺组织损伤、肺纤维化等问题。

临危受命:放开手脚大胆尝试

“感染三病区41床患者,已行气管插管,目前情况危险,西医治疗都已上,中医专家们赶快集思广益想办法!”2月18日19时48分,医院中医防治组副组长、武汉中医名师谢沛霖焦急地把这一信息发在中医工作群里。群里立刻沸腾:“氧饱和度不够,要补气,人参要加大用量。”“要上安宫牛*丸。”“患者气道黏稠性液体分泌物多,可以用大剂量的细辛”……

当晚9时05分,国家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医院院长医院会诊,商议的急救治疗方案是:安宫牛*丸豁痰开窍、中药汤剂急煎通腑泻肺、参麦注射液和独参汤大补元气,三管齐下。

药物很快就到了,中药处方药学部连夜组织急煎。该院的针灸科主任周利主动提出,家里正好有大补元气的高丽参,离医院也近,马上煎好送过来。当晚11时20分,独参汤送至病房。

2月19日早8时,医院中医防治组专家进行中医查房时提出,“中医方案再微调,增加血必净注射液”。不久,好消息传来,41床患者的病情终于平稳。

中医药“临危受命”发挥出独特功效。“在新冠肺炎没有西医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医就应该放开手脚、大胆尝试,有一线希望,尽百倍努力。”这成为中医界的共识。

独立作战:“慢郎中”成急先锋

有时,中医表现出的战斗力,让业内都吃惊不小。

一位43岁的女性重症患者,高烧、头痛,病情反复持续一周。到医院时,身体虚弱得连起身都困难。国家医疗救援队专家组成员、广东医院副院长张忠德查诊后做出了一个艺高胆大的决定——纯中医治疗。

第一天,服用两次中药,高烧开始消退;第二天,配合八段锦、穴位贴敷等,症状有所改善;第三天,完全退烧且无反复,全身症状明显好转……第八天,患者达到出院标准。

这一手,让病人们第一次领略到中医的实力,也见证到“慢郎中”发挥出急先锋的作用。

对此,张忠德有底气。他本人患过非典,当年正是中医令他起死回生。

在武汉接诊多个病例后,他的思路开阔而清晰。

截至2月29日,医院共收治名病人,其中40%是重症、危重症病人,累计人出院。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胡蔓龙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