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前驱车和后驱车哪个更好买车前先搞清楚这几 [复制链接]

1#

金银花、连翘、竹叶、芦根、荆芥穗、薄荷、淡豆豉、桔梗、生甘草、牛蒡子。

清·吴鞠通《温病条辨》

接着上期,这次聊聊治风热感冒的银翘散。

方名里的“银翘”两个字,说的是金银花和连翘。药典上,这两味药有个金字招牌,叫“清热解*”。可是光知道这药清热解*,就能治病了吗?还不够,咱们还得知道热在哪儿、*在哪儿。

不少人感冒,一发现嗓子疼,就觉得自己上火了,看见牛*解*片说明书上写着“清热解*”,赶紧买来吃,结果吃上一盒也不见好,最后都开始拉肚子了,上边喉咙还是肿得像个桃子。这就是只知道清热,没搞明白热在哪儿。

风热感冒的热邪在上边,所以再怎么攻打肠胃,也打不跑这个贼,反而让它趁着下边空虚、越跑越深,结果就是旧病没好又添新病,这就叫“开门揖盗”。

金银花、连翘的特能,就是走上、走外,上清心肺的热,外解痈疮的*。

金银花这个药,是出了名的有本事、没脾气;虽然清热解*力量很强,但是不伤胃、不耗损正气,反而能养阴生津。

古时候没空调,赶上三伏天,小朋友有种消暑饮料就叫金银花露。说起来,古人给孩子用药,比现代人还谨慎,能拿金银花当饮料喝,足见这味药的性情。

另外,风热邪气侵袭上部,五脏里什么在上边?肺和心。所以配合金银花的,还有连翘清心热、芦根清肺热,竹叶一手托两家、兼清心热和肺热。

连翘中空、芦根清凉、竹叶甘淡,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轻”。因为轻,所以清热力量不会沉降到下边去,完全在上部发挥力量,这就是吴鞠通先生说的“纯然清肃上焦,不犯中下”。

跟其他方子的清热先锋比起来,银翘散这几味药,听着一点都不威猛:又是花、又是果子、又是叶子,不像杀敌的阵势,倒像来开茶话会的。可是遇到伯乐,偏偏看中它们“轻以去实”,四两拨千斤地用起来,就能浇灭燎原的山火。

说到这儿,想起来清代邹澍讲过一句话,大意是这样:一般的大夫用药,用的是药的“功效”。高明的大夫用药,用的是药的“性情”。

你当它是物,它就是草根树皮,一煮完事;你当它是生命,它就有世间百态,升降浮沉。

吴鞠通先生,应该就是位善识性情的大夫。

上期讲到,什么叫“风热”?是风邪合着热邪侵袭人体。那么用药的时候,就不光要清热,还要散风。

银翘散的散风药也有三味:薄荷、荆芥穗、淡豆豉。

薄荷和荆芥穗这两味药,治风寒、风热都常用。咱们品一道菜,得看色、香、味。药也是一样。这两味药在银翘散里,用的不是它们的“味”,是“香”,是用它们芳香走窜的力量来疏散风邪。

淡豆豉这个药,在中药里的知名度不算爆棚,但它的兄弟咸豆豉,倒是食材界响当当的一号人物。

(提起“响当当”,不知怎么就想了疤叔)

淡豆豉的前世是黑大豆,本来是味沉降补肾的谷子。蒸完发酵之后,不知是不是借火力重塑了性格,一跃成了升散宣发的药,而且专能去胸中的烦闷。

传说当年王勃写出《滕王阁序》,都督阎公惊喜过度,连喝几天大酒,可能是喝完吹了风,乐极生悲,得了重感冒,浑身发抖不出汗,胸口还烦闷得紧。

老阎岁数大了,抗拒吃麻*,就在名医们摊手的时候,才子王勃转型大夫王勃,拿当地的豆豉辣菜给老阎连吃几天,汗就出来了,胸闷畏寒咳喘一时俱解,豆豉辣菜从此热销。

故事可能是假的,淡豆豉宣散除烦的能耐却是真的。

上期说,要判断风热感冒、要看肺经有没有热,喉咙是个重要的烽火台——敌人一路往里打,中枢当然得派重兵,关隘也不能放任自流。所以,在清热、散风的同时,还要兼顾利咽止痛。

《伤寒论》有个治喉咙痛的专方,叫桔梗汤,用了桔梗和甘草两味药。吴先生把这两味药化用进银翘散,又加了一味牛蒡子。听起来,像是借了前人的巧,又添补了一笔,实际没这么简单。

不知您劝没劝过架,问个问题:怎么拉开两个扭打在一起的人?答案就是:往相反两个方向拉。

喉咙会肿会疼,是因为热邪与气血凝结在这里。桔梗和牛蒡子,都能利咽喉不用说;关键在于,这两味药的走向正好相反——桔梗上升,牛蒡子沉降,这么一升一降,就把凝结的气血和热邪散开了。

气通邪散,大势已去,剩下的就是穷寇余焰,一味清热定痛的生甘草就足以收全功了。

最后聊聊吃药这件事儿。有时候病不好,是因为药开得不对;有时候病不好,是因为药吃得不对。

吴鞠通先生在银翘散原方里,花了不少笔墨讲这个药的煎法和吃法,咱们有兴趣可以找来看看。总的宗旨,借用宝姐姐的话说,就叫“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所有的细节,都是为了药力精准抵达战场而服务。

今天咱们用银翘散,只要认对了毛病,自己买中成药也很方便。市面上开架的成药不少,一般用“银翘解*”来冠名,有水丸,也有口服液、颗粒剂。

老实说,这个药不太适合丸剂。中医有句话叫“丸者缓也”——一个方子做成丸剂,无论补药还是攻药,都是为了让它缓缓发挥力量。

银翘散之所以定成“银翘散”,而不是“银翘丸”,就是让它快收功。风热邪气侵袭,贼兵在里边多盘踞一时,这个病变化的风险就大一分。所以咱们买药的时候,可以买颗粒剂或口服液,也可以买蜜丸、拿热水化开喝。总体感觉,喝药汤还是最快的。

我家数十年的习惯,是买大蜜丸的羚翘解*丸,一次用上2-4丸,拿热水化开,或者微波炉打一打,化成药汤喝下去。羚翘解*丸,就是银翘散原方加了一味羚羊角粉,增强清热散热的力量,总体和银翘散区别不大。

一张方子,能流传二百多年,治活无数人,被叫作“温病第一方”,自然有它的妙处。

妙在哪儿?妙在每一味药都保全了自己的性情,每一味药又都成全了别人的性情。分着讲,一队清热、二队散风、三队利咽。细究起来,金银花清热,它能不能散风?也能。牛蒡子利咽,它能不能清热?也能。薄荷散风,那它能不能利咽?也能。

分开来,你就是你,我就是我;合起来,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什么叫高手?一张方子,“能使药各全其性,亦能使药各失其性”,这才是高手。

Q:前边说到“热在哪儿”的问题。肺经有热和脾胃有热怎么判断呢?是靠喉咙肿痛来区分吗?

A:其实不光肺经风热会有喉咙肿痛,下边的脾胃实热,也会有喉咙痛的症状。简单区分的办法是:

咱们说的“热在上边”,也就是风热感冒,除了喉咙肿痛之外,还会同时出现风邪侵袭的特点,也就是今天说的感冒症状:比如出汗、怕热、怕风、流*鼻涕、打喷嚏,这时候用银翘散更合适。

咱们说的“热在下边”,也就是脾胃内热,除了喉咙肿痛外,一般没有感冒的症状。大多会伴有大便干燥,或多日不大便;以及口臭、牙疼、口腔溃疡这些症状,这时候用牛*解*片这类清里热的药就更合适。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