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牛黄编年史中部镶嵌在中医药皇冠上的宝 [复制链接]

1#
哪里的医院治白癜风好 http://www.t52mall.com/m/

中医药是我国古代医学的瑰宝,也是世界医学发展史的重要一环。自名医扁鹊发现牛黄,已有多年悠久历史,牛黄应用的发展史,也是中华中医药优秀文化的发展史。如果将中医药比作一顶皇冠,牛黄犹如镶嵌在中医药这顶皇冠上的一克璀璨的宝石,一直是众代医家热衷研究的珍贵中药。

隋唐:牛黄应用的传播

药王孙思邈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医药学家和养生学家,在《备急千金要方》中,他提到“牛黄益肝胆,除热,定精神,止惊,辟恶气,除小儿百病”,并记载了约30个含牛黄的方剂。

以“耆婆万病丸”为例,书中记载:万病悉除,说无穷尽。(耆婆为佛陀时代之名医)“治七种痞块,五种癫病。十种疰忤,七种飞尸,十二种蛊毒,五种黄病,十二时疟疾,十种水病,八种大风,十二种痹……万病悉除,所以称万病丸”。

《备急千金要方》中孙思邈对牛黄配伍的复发方剂,开创了牛黄“通治方(可通治诸病,化裁衍生)”和牛黄复方经典配伍的先河。以药王孙思邈为始,正式开启了牛黄应用的煌煌盛世,牛黄丸、耆婆万病丸等也在后世演变为多个牛黄名方名药,方中的麝香、犀角、人参、朱砂、雄黄等药材,成为后世与牛黄配伍的经典搭配,如至宝丹、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等名方名药,经久不衰。

自隋唐对牛黄的拓展应用开始,牛黄文化开始不断向外传播。公元年,金城公主出嫁吐蕃,带医药人员与书籍入藏,流传至现代的有三味牛黄散、九味牛黄丸等藏药。公元年,高僧鉴真东渡日本,讲授中国医学。现代日本的“万病感应丸”,以牛黄、麝香、人参、沉香、牛胆、珍珠配伍,主治心悸、呼吸困难、心律不齐、肠胃虚弱、消化不良、腹泻、小孩五感等多种症状。

五代十国:牛黄应用的延展

五代十国藩镇割据,中医药潜藏于民间蓬勃发展。这一时期重要的中医药著作《日华子诸家本草》,也是民间所编,原书遗失,部分佚文见于《证类本草》等书中。后世引用日华子云:“牛黄疗中风,失音,口噤,妇人血噤,惊悸,天行时疾,健忘,虚乏。”这段话在前人基础上,延伸出牛黄重要的三大应用,用现代语言可归入心脑血管、防疫、妇科。

心脑血管方面,牛黄既可以治疗(中风,失音,口噤),也可以预防和改善亚健康症状(惊悸,健忘,虚乏)。

防疫方面,“天行时疾”既指季节性疾病,也指瘟疫。

妇科方面,牛黄用于“妇人血噤”,既包括闭经,也包括宫寒痛经等。

宋代:牛黄应用的黄金期

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促使医学著作大量出版,促进医学知识的普及和提高,也使得大量的含牛黄的医学典籍得以延续和留存。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等。

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记载以牛黄为君药的方剂就有15种,如牛黄膏、牛黄清心丸、牛黄小乌犀丸、牛黄生犀丸、牛黄金虎丹、和太师牛黄丸、牛黄凉膈丸、八珍丹等,应用范围也十分广泛,包含治疗心脑、中风;小儿发热、积食、惊痫;皮肤肿、痛、痒,以及疲乏、失眠、便秘、痔疮、耳鸣、健忘、焦虑抑郁等现代医学的亚健康症状。可以说,自宋朝开始,牛黄大量方剂成为中医的主流用药之一。

金元:牛黄清热解毒

金元时期北方游牧民族都会南下中原,医学流派涌现,兴起金元四大家学派。其中刘完素认为疾病多因火热而起,“火热论”在当时得以流行,是因为金朝由北方游牧民族建国,多肉食,疾病多偏“上火”。

至元朝,一部喉科著作《咽喉脉证通论》面世。该书认为喉症多属火毒上升,立法以降气泻火为主,书中记载的“牛黄解毒丸”,即为现代家庭必备的“牛黄解毒片”前身,此方除牛黄外均为常见药材,因此在民间流传甚广,成为中医“清热解毒”的典型代表。

隋唐时期,内外交流频繁,医药学思想空前活跃,医药文化也绚丽纷呈,牛黄文化开始走向日本以及西方世界,向外传播;进入两宋时期,科技发展昌盛,中医药学出现繁荣局面,许多现在耳熟能详的牛黄名方名药都由此时期衍化而来;到了金元时期,中医药出现了学派争鸣的盛况,涌现出了许多具有争鸣和创新的医学流派,牛黄则引领清热解毒潮流。

隋唐两宋金元时期,牛黄不但拓展到心脑、妇儿、瘟疫等诸多疾病的应用上,在预防保健如“健忘、虚乏”等亚健康问题的应用上更加广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