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对症下药听说她的课,学生纷纷转发到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用丰富经历诠释“传承”

身体力行勇敢“从零开始”

她就是学生心中

“学贯中西、蕙质兰心的聂老师!”

聂红,暨南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耶鲁大学访问教授。曾任药学院中药学“双带头人”*支部宣传委员。在25年的教龄中,有18年在暨南大学度过。指导博硕研究生56名,本科生10项“大创”项目及6项“挑战杯”项目,并获多项省级一等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逾40篇,获授权发明专利9项,参与教材与论著编撰24部,其中国家级中、英文版规划教材副主编5部。

关于“传承”她的经历就是最好的回答

聂红祖上世代行医,曾悬壶贵阳,救死扶伤。她传承了“家风”的同时,求学之路也离不开多位导师的深远影响,尤其是孙学惠、沈映君和朱荃三位教授。他们都是西医出身,后又从事中药药理学的教学和研究,这就形成了聂红日后教学科研生涯中融会贯通的主旋律。

年,聂红博士后出站,那时暨南大学药学院尚在成立之初,急需大批科教人才,最先向她抛出了橄榄枝。聂红欣然受邀,自此开启了在暨大的教学生涯。5年后,她晋升教授,她回忆说“当年我38岁,但内心深处总觉得自己在科研方面尚有欠缺,想到国外一流大学再去看看,进一步学习深造。”

随后,她如愿以偿地来到耶鲁大学医学院进行访学。那段时间,“我除了完成平时研究的课题外,还经常利用午休或其它闲暇时间去参加讲座。真的每天都过得非常充实,进步也很快。”回忆起这段经历时,她莞尔一笑,“几乎每天都有各相关领域极高水平的教授讲座,在没有实验安排时,我一般都会去听,顺便还能‘蹭’个午饭。”

国家留学基金一般只提供一年的留学费用,然而参与的研究课题尚未完成,为了不中断项目,耶鲁大学的导师RobertLaMotte教授主动资助了她第二年的访学费用。为了不辜负这份支持,聂红比之前更用心地扑在科研工作上,在5年内连续斩获了三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其中一个还是中标难度极高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德国际合作交流项目。

“至年宝贵的留学经历,是我学术研究得以突飞猛进的重要原因。”聂红说道。回国后的她与耶鲁大学的导师继续保持着密切联系,并将自己的研究生也送往耶鲁大学导师实验室联合培养,使暨南大学的优秀研究生也能拥有到国际顶尖大学实验室进行学习、训练和交流的宝贵机会。

聂红与学生合影

6年后,聂红再度以访问教授的身份前往耶鲁大学医学院,不断加深双方联系以拓宽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渠道和方法。

科研*建两手抓精彩活动不落下

“中药药理学是中药学和药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一个交叉学科,主要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用现代科学的技术和方法研究中药,回答中药为什么有效,安不安全这两个问题。”对自己投身半生的专业,聂红给出了一个通俗易懂的解释。

聂红与团队在实验室

目前,聂红所带领的课题组做得最多的项目就是关于名优中成药的二次开发,即深入研究和探索目前市面上中成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对其薄弱环节加以改进,以扩大治疗范围或优化不足之处,相当于是查漏补缺,在已知里探索未知。她解释道,“比如说课题组有一种治疗脑缺血的药物因为疗效卓著已经卖得很好了,我们通过相关研究,目的就是将其适应症扩大到心肌缺血或是肾缺血。”

严师出高徒。聂红深知对学生只有尽可能“苛刻”,才能“逼”出他们的潜能。所以她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阶段学生制定精准的培养标准和模式,尤其是硕士博士,考虑到他们作为团队主力的职责,基本与工作人员保持同样的标准。在她的严格施教下,团队学生很快就能独当一面,其中多人已成长为教授、知名药企的总裁和研发主管,一直深耕于中医药相关领域,并保持不断开拓的态势。

由于担任过所在单位的支部宣传委员,聂红在教学之余,也抽出精力组织与知名药企支部共建等交流走访活动,例如座谈、爬山、打羽毛球等……在她的组织下,支部的团建活动丰富多彩,进一步提高了凝聚力和战斗力。

专业上是好伙伴,生活中是好朋友的聂红,对身边人始终温和亲切,这为她开展*建宣传,带动更多优秀的积极分子加入*组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年6月,《中药大品种改良的策略及实践——以安宫牛*丸与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为例》项目荣获广东省药理学会科技成果奖二等奖;次年11月,她的另一项目《应用细胞膜固相色谱技术垂钓中药活性成分及新药研发的策略与实践》获得广东省药理学会新技术应用成果奖二等奖。

全英授课从零开始“对症下药”效果显著

聂红到药学院执教不久,适逢学校创办国际学院,急需可以开设全英文医学和药学课程的老师。“当时没有人能上,我自认为英文还可以,但去试后才发现口语还是不行,幸好学校举办了一个免费的口语提高培训班。”

聂红很快就通过相关考试,在她拿到了全英文授课资格以后,和刚从国外回来的宋丽艳老师专门给当时的印度班的学生开了首次的全英文课程——《药理学》。她笑着说,“那个真的是从零开始备课的,整整一年多的时间里,几大本砖块似的教材,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啃,备课的每一张PPT都是自己一个字一个字敲进去,对着镜子练习发音,背熟了再教给学生。”

正因为教学严谨细致,内容丰富,她的中药药理学课程备受学生欢迎。“她很善于结合自己的病例素材,不断挖掘和完善更多的知识点。”学生都这样评价道。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聂红发现,尽管自己备课已经非常用心,还是有学生对于举出的例子难以共情。

“讲高血压,我说头晕脑胀,后脑勺痛,他体会不到,因为他20来岁什么毛病都没有。跟他说怎么用药、有什么注意事项,他只能靠死记硬背。”

然而课后的学生咨询给了她灵感。因为大多都是关于长辈的慢性病调理方面的问题,聂红决定开设一门慕课:《中药药理学——学做自己的调理师》。“我都是以一个疾病作为一个小章节,但传统的教学就不是这样。”以前,如果一个学生想学习糖尿病的有关知识,他先要去学西医的诊断,学什么是糖尿病,再分别去学中、西医的治疗方法,如果涉及到疾病的预防、食疗以及一些特殊症状,又要去寻找很多教材研读,这其中牵扯大量教材。但现在,他只需要点开慕课,就能迅速获得这些整合好的知识点。

对症下药,效果立现。

聂红在“健康中国”产业峰会发言

这门慕课一开,立刻受到学生热捧。许多学生自学之余,还推荐给自己的家人,转发到家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