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央视国宝档案,聚焦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中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更正规 http://www.yunweituan.com/m/

央视《国宝档案》周五播出《华侨故事—雪中送炭为祖国》,在国家危亡之际,海外的华人华侨以拳拳赤子之心支援祖国的感人故事。片仔癀出人意料被纳入片中珍贵的镜头之中。

央视《国宝档案》拍摄到在印尼泗水刊印的《中医汇刊》,记录远在印度尼西亚的华侨群体为祖国募捐的过程。时任泗水中医公会的漳州同乡会长林庭槐积极建言,将包片仔癀捐赠至前线战场,雪中送炭,挽救无数将士的生命。片仔癀,这粒小小的源于五百年前的明宫廷秘方的药锭,浓缩了无数海外华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南方沿海,作为古海上丝绸之路上的起点,明末清初,敢拼会赢的先人伴随着“下南洋”的海浪声走向东南亚和世界各地。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一幅画面:清晨时分,像林庭槐这样的年轻人拜别妈祖和宗祠,在家人依依不舍的目光中,背起行囊毅然登上海港码头等待的商船,一路向南,驰向未知的命运。他们的行囊中,或许就藏着一颗家人给予的珍贵的“片仔癀”。

(《参考消息》专版报道《片仔癀: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中国符号》)

“妈祖保平安,片仔癀保健康”。清朝时先人下南洋必带两样东西,一是妈祖像,获得精神慰藉,另一个就是片仔癀,确保身体安康。国宝名药片仔癀伴随着先人闯南洋的整个历史。直至今日,东南亚一带许多民众对片仔癀赞誉如潮,将片仔癀称之为“孝药”,在东南亚地区,一些老人重病或即将离世的时候,家人都会给他服用片仔癀,把片仔癀当做在老人即将离世奉献出最重大的“孝”。片仔癀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年位居中国中成药单品种出口创汇首位,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片仔癀”。

(片仔癀行销世界各地)

作为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片仔癀处方和工艺为国家绝密级秘密,其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片仔癀还与寿山石、乌龙茶并称为“福建三宝”。

传承中药文化,创新国宝名药。片仔癀品牌位居胡润品牌榜医药保健品行业第三位;连续四年蝉联“健康中国”肝胆用药第一品牌,以.96亿再居“年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排行榜”第二位。片仔癀被评为年中国最具竞争力医药上市公司第10强,股票首批入选MSCI指数体系。

五百年斗转星移,片仔癀这枚神秘的宫廷御药,走出皇家禁地,穿越历史长河,伴随华人的足迹传播到世界各地,用传奇般的经历,继续向世人展现璀璨的光辉。

本文来源:片仔癀

延伸阅读:

为何顶级中药材却从印尼运回?真相令人动容……

中国人前往海外定居,古已有之。

尤其从唐代开始,

移居海外的中国人数量大幅增长,

因此他们也被称为“唐人”,

而其聚居地也就被人们称之为的唐人街。

在国内,

则把这些海外的中国人称为华侨。

其中,“华”是中国的古称,

“侨”是寄居、客居的意思。

除了亲身回国,为自己的祖国作出奉献外,更多的华侨则是通过募捐的方式,为祖国贡献自己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动荡。为了支援国内的斗争,一个远在印度尼西亚的华侨群体,开始筹划一场为祖国募捐的活动。这一次,除了捐钱,他们还打算再募捐一批物资运回国内。

年10月5日的深夜,印尼泗水中医公会正在召开紧急会议。会开到深夜,大家仍然争论不休。有人提出,应该迅速募集一批物资,运回国内,但是究竟该捐什么样的物资,意见却不能统一。

主持会议的人,名叫林庭槐,28岁时只身来印尼,从事医师的职业,以医术精湛闻名。他还发起成立了泗水漳州同乡会,并担任正会长。后来,又当选泗水中医公会的首届主席。

“《中医汇刊》记录了会议现场的情况,其中写道:主席林庭槐君起言,战场急用,需良好药品,而有灵效轻便携带者为适宜,以前线受伤兵士。最缺乏伤时救急止疼退癀药品。”

林庭槐意识到,战场上最可怕的是伤口感染,在缺医少药的前线,一旦伤口发炎,甚至会危及生命。所以,干净的药棉、消毒防腐用的硼酸、以及跌打损伤药酒肯定是必不可少的物资。这些东西在印尼也相对容易搞到,可以很快筹集起来。除此以外,林庭槐还想到了一个更加有效的药品,片仔癀。

片仔癀,是止痛祛毒的特效药,对于治疗伤口肿胀发炎,有着神奇的效果。

“片仔癀”是闽南方言,“癀”是热毒肿痛的意思,片仔癀的意思是说,此药一片即可退癀,消除各种热毒肿痛。多少年来,福建广东等地百姓下南洋,前往海外闯荡,片仔癀都是行李中必带的物品,被海外华侨们视为能救命的神药。

这种药品既可内服,又可外敷,体积小,便于携带,是战时用药的不二选择,如果前线将士都能用上,一定可以大大减轻受伤带来的痛苦。

但是,制作片仔癀的药材,包含麝香、牛黄、三七、蛇胆等,都是极其名贵的中药材,虽然药效奇佳,但价格不菲。即便是在海外打拼多年、小有积蓄的老华侨们,家中也备不了几颗,而大部分华侨,在海外无非是开个小店铺,当个小业主,或者是凭手艺吃饭,每年的收入菲薄,对于片仔癀这种名贵中药,更是无力负担。

见到大家面露难色,林庭槐说,在我们家乡漳州,称片仔癀为“孝药”,家中有老人,不论贫富都要备上几粒,以备不时之需。现在国难当头,我们不但要守孝道,更要尽忠义,现在不捐,一旦国破家亡,还要片仔癀做什么呢?所以我们不但要发动华侨捐药,还要劝募印尼的各大药商,因为片仔癀历来都是药商主营的大宗药品。

林庭槐的决绝感动了现场的所有人,经过大家讨论,都认可林庭槐捐赠片仔癀的建议,会上还成立了“临时募集救灾药品委员会”。

随后,泗水中医公会向印尼公众,发出了一份《本会募集救灾药品宣言》,文中写道:“国难当前,正国人卧薪尝胆之秋,吾人安居异地,岂可乐而忘怀,所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各尽吾人天职……”

翻开《中医汇刊》,可以看到一页印着捐款名单和数额,旁边的文字注明,这是月捐的数额,是当时泗水中医每个月固定捐款的数额。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医汇刊》上的这一段记载:

年11月29日晚,泗水中医公会将捐赠国内的第一批药品,装上轮船。其中,片仔癀足足有包。

除片仔癀外,另外还有硼酸磅、万隆丸粒、消毒油瓶、随身至宝丸12瓶、外擦跌打损伤药酒1箱等等,共计几十种药品物资,这些战场急需的药品物资从筹备到装船,只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最终,这批堪称雪中送炭的珍贵物资,被分发到前线战场上,挽救了无数战士的生命。

如今,在厦门华侨博物院,仍然保存着当年海外侨胞为祖国捐款捐物的各种凭证。这组民国时期的微缩模型,以华人在海外经营的三十六行为主题,浓缩展现了华人海外谋生的真实情景。

这些侨居海外的小业主、店铺老板和手艺人们,以义捐、义演、义卖、侨汇、认购国债等多种方式支援祖国,成为国家危亡时刻,巨额捐款的主力。他们的慷慨捐献和爱国之心,成为了海外华侨华人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生动写照。

本文来源: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