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连续7年半财务造假,山西老字号药企广誉远及7名责任人拟被证监部门处罚合计万元,并因此波及原控股股东西安东盛集团有限公司(西安东盛)多位管理层成员。其中,广誉远原董事长张斌拟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罚款万元。
公司原董事长拟被罚款万元
10年市场禁入
3月25日晚,广誉远公告称,当天公司收到山西证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
告知书指出,广誉远年至年年报“买断式销售”模式披露不真实,在子公司山西广誉远与部分下游商业公司存在“产品发生滞销及近效期,可无条件退货”约定的情况下,向部分下游商业公司实施压货,滥用“出库即确认收入”会计政策,提前确认销售收入。同时,对销售费用处理不正确,部分销售费用存在归属期间不准确或会计处理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情形。
这意味着广誉远连续7年半,即年至年年度报告及年半年报存在虚假记载。
具体来看,监管部门对于广誉远财报造假的认定有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年至年,通过滥用会计政策提前确认收入等方式虚增利润。这五年间,广誉远提前确认收入合计5.63亿元,虚增利润合计6.74亿元。
第二阶段为年至年上半年,受前期提前确认收入等问题影响,广誉远财报中收入、费用记载不实,导致虚减利润。这两年半期间,广誉远虚减收入合计4.05亿元,虚减利润合计4.69亿元。
此外,这7年半时间里,广誉远销售费用也存在虚增、虚减情形。
由此,根据当事人违法行为和相关规定,山西证监局对广誉远、负有责任的时任董监高及相关人员拟进行处罚,合计罚款万元。其中,广誉远被给予警告,并处以万元罚款;张斌、傅淑红、张正治、王俊波、杨红飞、李众和赵选民等7人均被给予警告,并被罚款50万元至万元不等。
其中,张斌作为广誉远时任董事长、总经理、董事,是公司年至年年度报告虚假记载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此次不仅被监管部门罚款万元,还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广誉远是知名老字号药企
多年前借力西安东盛科技上市
作为中华老字号药企,广誉远始创于明嘉靖二十年(公元年),距今已有年的历史,其间历经广盛号药店、广升聚、广升蔚、广升誉、广升远、山西中药厂、山西广誉远等十几个商号药厂更迭。在清代曾与广州陈李济、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并称为“四大药店”,现为山西中药企业典范。
与其他老字号相似,广誉远手握多个秘方,包括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家级保密配方龟龄集、定坤丹。此外,广誉远的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等产品不说名声大噪,至少也是业内知名。
不过,相比云南白药、同仁堂等老字号药企,广誉远并未早早登陆资本市场,其在A股上市更多应归结于原控股股东西安东盛集团及实控人郭家学。早年,经营困顿的山西广誉远被郭家学收购。郭家学是当时医药界有名的资本大佬,创立了东盛集团,旗下东盛科技在年借壳同仁铝业上市。
后来在一系列资本运作中,郭家学陆续卖出丽珠集团、云南白药、白加黑等资产,并将山西广誉远注入东盛科技。年,东盛科技变更为广誉远,上市公司开始向中药领域发力。
年至年,广誉远营收、净利润均大幅增长,期间完成了两次定增,并有一次涉及业绩承诺。
时至年年报,广誉远仍在其中表述“公司品牌影响力薄弱、市场话语权不足”。
不过,从账面上看,广誉远投入的销售费用比例不菲。财报显示,年-年,广誉远销售费用率(销售费用占总营收比重)分别达52.12%、91.57%、85.82%。
对比A股其他中药企业,广誉远这三年销售费用率除年排在第10位,后两年都是高居行业之首。
同时,为拓宽销售渠道,广誉远在精品中药领域开放单店特许加盟,在全国开设多家门店。
华商报记者上周走访发现,广誉远在西安也有多家门店网点。在西安高新区一家门店,华商报记者看到,门店装修相比普通药店明显高端。
一位医药流通行业人士介绍,广誉远门店主要销售保健品、燕窝、安宫牛黄丸等产品,还开设门诊、医药馆,“许多顾客都是冲老字号去的”。
被处罚的董监高数位来自“东盛系”
去年12月28日,广誉远收到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
被立案一个月过后,广誉远在今年1月29日披露了《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公告》。
广誉远自查结果显示,会计差错更正导致其年至年上半年营收和利润减少与增加数额,与此次山西证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列明虚增、虚减营业收入和利润等相同。
对于连续7年半的财务虚假记载,广誉远认为责任在山西国资入主之前。
在2月22日回复上交所问询函时,广誉远表示,本次会计差错更正原因主要是由于至年期间部分业务存在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费用,致使年至年期间消化库存,发货不畅,多承担以前年度的费用的情况。国资进入后,客观上基于对业务的熟悉需要时间,也较难获取全国重要客户近些年销售数据资料,所以并未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财务核算方面的问题。
处罚告知书中提及的数名时任董监高来自“东盛系”。
例如,此次被罚款万元,并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的广誉远原董事长张斌,曾用名郭家兵,早年与郭家学、王玲同为东盛集团创始人,他曾任西安东盛集团总经理助理、陕西东盛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等职。卸任广誉远董事长后,张斌担任过总裁、副董事长,目前仍为公司董事。
被罚万元的广誉远时任监事的张正治,先后担任山西广誉远经典国药事业部医学总监、总经理,曾任陕西东盛医药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被罚80万元的时任董事、总经理、副总经理杨红飞,曾任陕西东盛医药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总监、总经理。
此外,被罚万元的广誉远股份时任董事、财务总监、副总经理傅淑红,被监管认为是广誉远股份年至年年报虚假记载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继任财务总监王俊波被认为是年年报、年半年报虚假记载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被罚款万元。赴任广誉远之前,王俊波曾在晋煤集团、晋能控股任职。
时任分管经典国药事业部副总经理李众;独立董事、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召集人赵选民,均被认为是广誉远年至年年报虚假记载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分别被罚80万元、50万元。
对山西证监局下发的处罚事先告知书,广誉远表示,针对此次事项向广大投资者致以诚挚的歉意。本次行政处罚最终结果以中国证监会山西监管局出具的正式行政处罚决定为准。
多年前的关联并购旧账一并被牵出
华商报记者注意到,在公司层面上,此次广誉远财务造假事件,也牵出了多年前的关联并购旧账。
年12月,广誉远完成对原控股股东东盛集团等3名股东所持的山西广誉远40%股权的收购。东盛集团对此承诺,山西广誉远年、年、年实现的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33亿、2.35亿和4.33亿。到了年3月,经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山西广誉远年、年、年累计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7.97亿元,完成承诺利润8.02亿元的99.35%;扣除实际使用募集资金成本.15万元,实际累计完成业绩承诺7.8亿元,累计完成率为97.3%,与承诺金额差异.24万元。
由此,东盛集团以持有的.17万股限售股履行业绩补偿义务,由广誉远以1元价格回购注销。
但时隔多年,原本早已落定的业绩补偿,随着证监会立案再起波澜,广誉远也在年将聘任的会计师事务所由利安达变更为信永中和。
今年更正前期会计差错时,广誉远表示,山西广誉远年至年实现承诺净利润金额调整为1.04亿元、.18万元、.94万元,三年均未完成业绩承诺,西安东盛集团仍负有业绩补偿义务。
在回复上交所问询函时,广誉远测算,东盛集团应补偿广誉远的业绩差额为6.01亿元。由于在年3月以股份补偿的业绩差额为.24万元,相当于还差5亿多元需要补偿。
广誉远还称,尚不能明确获知东盛集团可执行的资产情况及业绩补偿能力,是否能够全额追讨到业绩补偿尚存在不确定性,“东盛集团至少涉及余起诉讼,至少因20余个案件列为被执行人,法定代表人樊军被限制高消费,郭家学持有的东盛集团72.74%股权即万元出资额已被冻结。”
财务造假触碰的是资本市场底线必须坚决打击
山西证监局下发的处罚事先告知书,并未披露广誉远财务造假动因。
在资深财税专家、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企业导师仝铁汉看来,一般上市公司财报存在虚假记载尤其是虚增业绩原因主要有:一是为完成上级或股东制定的预算考核目标;二是受利益驱使,通过虚增经营业绩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维持或提升股价,甚至相关人员可获得更好薪资、奖金职位升迁;三是为增资配股、获取贷款、保住上市资格等目的;四是心存侥幸心理,认为发现、查处的概率不大;五是公司相关人员及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没有充分履行其责任,失职现象严重。如果是连续几期财报虚增业绩后又出现虚减的情况,那么不排除是为了对前期虚增部分进行差错调整,也可能是为其他诉求需要。
就广誉远因财务造假被罚,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此事件不仅损害公司的信誉,还可能影响投资者对市场信心。就涉案个人而言,其中一名负责人违法情节严重,被采取长达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显示了监管机构对财务造假行为严厉打击的态度,以及对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权益的决心。
华商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对于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打击和处罚力度不断加大。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近60家A股上市公司被行政处罚,还有10多家公司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所涉原因以信披违法违规为主。按照过往案件,涉嫌信披被调查,查实后多数涉及财务造假。
3月15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明确提出要严厉打击财务造假,构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体系。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司司长郭瑞明表示,财务造假触碰的是资本市场的底线,必须坚决打击。
财经评论人士秋收认为,对于广誉远等涉案企业来说关键是要从处罚中吸取教训,完善内控管理体系,强化公司风险防范能力,提高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同时也警示企业董监高人员应勤勉尽责、尽职履责,切勿触碰监管红线。
来源:华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