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购买中成药或将更便宜全国首次中成药集采来 [复制链接]

1#

封面新闻记者朱宁

1月12日,国家医保局公布,湖北牵头19省联盟中成药集中带量采购开标。这是全国首次中成药联盟集中采购。

最终97家企业、个产品中选,中选率达62%,中选价格平均降幅42.27%。根据19省联盟年度需求量测算,预计每年可节约药品费用超过26亿元。

而在A股市场上,中药板块的炒作也接连不断,同仁堂、以岭制药等多只个股过去一段时间都累计了巨大的涨幅。在过去一年,中药板块也稳稳上交了全年上涨48.95%的答卷。

中药集采为解决中成药价格虚高问题

多年来,中成药行业中一直存在价格虚高问题。中成药质量难以评价、中成药独家产品多等因素也为中成药开展集采带来了困难。

记者注意到,中成药价格“涨声一片”是持续多年的现象。除了虫草、麝香、安宫牛*丸、阿胶等名贵中药材屡被热炒,普通的中药材也呈现出快速涨价趋势。

据统计,年涨幅在10%以上的个常用品种中,涨幅超过%的多达21个,包括地*、白前等;涨幅在50%-%之间的25个,如川穹、紫苏叶;30%-50%之间的33个,如细辛、白术;10%-30%之间的31个,如板蓝根、五加皮等;超过35个品种的价格创下历史新高。

药材价格很快传导至中药企业。年底,国内几大知名药企的中成药上调了价格,上涨幅度为10%到20%,其中不乏一些常见品种。部分中成药价格太高,也是推动中成药集采的原因之一。

而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负责人表示,中成药集中带量采购的目的并不是拉平价格,更不是拉平生产企业的成本和利润,而是着力去除或减少在企业实际出厂价和终端销售价间不合理的虚高部分,改善不合理的销售模式,让中选产品不需要过度营销即可获得不低于原有市场以及更多的销量,是一个集体去“虚胖”的过程。

缺乏“一致性”是集采面临的最大难题

记者了解到,关于中药集采,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一致性”。首先,中成药质量难以评价。化学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保证了仿制药的疗效与安全性。但中成药一般是根据千百年流传的经典名方制作而成,也就没有“原研药”与“仿制药”的说法,无法比较“一致性”。缺少一致性评价的支撑,意味着在质量、疗效等方面,中成药没有统一的、能够令大众信服的判断标准。

其次,中成药独家产品多。按照以往化学药、耗材与生物制剂的集采规则,进入集采的药品均为非独家产品,竞争充分,有降价空间。

由于中医“一源多流”的学术及文化特色,中成药分类和命名复杂,配方与工艺稍有变化便成为新的品种,因此独家产品众多。

目前,我国有0多个中成药独家品种,竞争并不充分,少数“独家”甚至是专为规避市场竞争而量身定制,这也成为中成药集采的另一瓶颈。

行业或进行新一轮洗牌

对于中药集采对于中药企业能够产生多大的影响,封面新闻记者联系到医药投资领域相关专家徐天,其表示,首先比起西药的集采,对于中医药而言,集采相对温和,虽然也是大幅度降价,但是比起西药动辄80%、90%的降幅,中药平均降幅42.27%相对较低,从业绩影响来看,相对较小。

还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中药集采降价达到42.27%,但是自年后半段,数家中药企业都宣布了产品涨价。更何况,对于“老字号”来说,处方药销售的医保主渠道并不能够决定业绩走向,对于有品牌积淀的中成药来说,零售市场才是营收关键点。

另外,对于另一部分品牌度不足的中成药企业来说,中成药集采*策更是利好*策。通过价格竞争,将市场重新洗牌,淘汰那些成本较高、质量疗效一般的中成药企业。虽然价格会大幅度下降,但市场规模扩容也会弥补一定的利润损失。

徐天表示,在我国中成药的销售渠道中,多数是代理制,从出厂价到终端零售价,往往是五倍以上的价格差。因此,即使价格下降一半以上,对于生产企业影响或许不大,被砍掉的是代理商的价格差和终端推广费用。未来集采市场中,可能会形成寡头垄断市场结构,即几家大型企业瓜分市场,从而形成稳定的市场供应和价格。

西南证券则指出从*策端看,国家医保局、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充分发挥医保的制度优势,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而且中药消费品医保免疫属性凸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